走线是电工最常见的活,也是最重要的工序,走线的质量关乎着我们的生命安全。自电灯问世并在我国普及以来到现在,走线从最初的“明”时代走向“埋”时代。所谓的“明”即把电线裸露在墙体外面;“埋”即把电线埋在墙体内,也叫“暗线”。
最初的室内走线都是明线,根据电工技术水平的高低,走明线的整齐程度和美观程度也不一样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,明线逐渐被淘汰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走暗线,即把电线排在暗处,或者置入墙体内,或者埋在地板下,这样墙体倒是美观大方了,隐患也随之而来了,线路漏电事件频繁发生。譬如:所有的电器都在关着,电表却“哗哗”地转个不停,将零线掐断后,电表照转不误,这还算小问题,更严重的是是墙体带电。墙体带电,摸着都麻手,这就危险了。这些问题的共同原因都是走的暗线,将电线置入水泥沙浆中或者装入管子中埋于地下或墙体内。电线埋在地下或墙体内,受水泥砂浆和地板的热胀冷缩影响,电线就容易漏电。把电线置入墙体,一旦墙体遭受浸湿,儿恰好这一块埋有电线,电线破裂,就会漏电,以至于整个墙体带电。
大家都知道,为了安全起见,线路要经常检修。暗线无疑给检修工作带来不便和难度。在经历了暗线给人们带来的是是非非后,人们又把线路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,,明线又渐渐被人们垂青。从实用角度来讲,走明线比暗线更容易检修而且节约成本,只要技术好,把线走整齐一样美观。
|